陈昊,2002年获车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节能汽车国六一体化技术。任全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研究特邀专家、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西安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四届能源设备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大会主席、Energy等11个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2008年在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以来,与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伯明翰大学徐宏明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文明教授开展合作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检索23篇,EI检索43篇,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各项专利12项。 马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公路学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货运装备分会理事长、《中国公路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长安大学学报》主编。入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和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编著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4项。 余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师德标兵,三秦学者,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制动分技术会委员;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车辆行驶安全技术”、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等方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陕西省科学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模拟车辆对路面动态负荷的加载装置”获发明专利。 陈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汽车运输安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35篇),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陕西省科技三等奖和云南省科技三等奖各一项。获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现任“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安大学张家港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赵轩,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副教授,现任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技术,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专题“基于典型客运车辆重大交通事故的一体化逃生救援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驾驶意图的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协调控制系统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于制动意图和状态估计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协调控制”、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分布式驱动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基于LHMM/SVM制动意图辨识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制动驾驶意图辨识的纯电动汽车复合制动协同控制研究”。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8篇,EI检索11篇;授权专利20余项,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团队中负责驱动制动及转向动力学控制技术、电液复合制动技术、主动安全控制和电子差速技术。 韩毅,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专家,中国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汽车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目前系陕西省道路交通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技术负责人,长安大学韩城市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长安大学张家港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无人驾驶智能车辆系统,公路、高铁、隧道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近两百项。其中激光道路检测车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耿莉敏,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教授,现任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系主任。陕西省内燃机学会理事,Energy&Fuels等期刊审稿人。主持或参与陕西省科技厅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平台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PODE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和汽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多点喷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独立电控系统开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汽车甲醛排放净化与测试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7篇。团队中负责燃烧与排放控制技术、机内耦合后处理一体化技术。 马菁,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3项。其中,ESI TOP 1%高被引论文3篇,SCI检索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377,累计影响因子32.66。论文被国内外专家引用18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3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其中特邀报告2次,获Best oral presentation奖1次。团队中负责整车能量集成优化技术、电池热管理系统。 陈轶嵩,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评价、区域汽车产业规划。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等职,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规划基金1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5篇,软件著作权4项。团队中负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评价与动态预测分析。 |